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
中国的低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,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应用场景日益丰富,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逐步完善,安全保障体系也在不断提升。未来,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,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
近年来,中国的低空经济发展迅速,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态势。
发展现状
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:截至2023年底,全国注册通航企业达690家,是2015年的2.5倍,运营航空器达2900架,月均飞行11.4万小时。国内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.7万架,同比增长32.2%,运营无人机的企业达1.9万家。2023年,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.5亿元,增速为33.8%。
截止到2024年2月,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企业超5.7万家。从成立时间看,近五年新成立的企业数达到2.1万家,近十年成立的企业数占比接近80%。
应用场景:低空经济已广泛应用于外卖配送、观光旅游、电力巡检、农业植保等领域。民用无人机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领域实现行业普及,城市场景和物流应用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已初具推广基础。
基础设施:截至2023年底,全国通用机场数量达到449个,是2015年的7.4倍。此外,全国共建成飞行服务站32个,已有28个通过地区管理局的符合性检查,27个实现了与区域信息处理系统的互联互通。
政策支持: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,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。例如,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。深圳市、广州市等地也相继出台了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。
安全保障: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不断迭代升级,2023年通航飞行量较2019年增长27.5%,事故万架次率较2019年下降42.1%。
未来展望
市场潜力:专家预计,到2026年,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。低空经济具备强大的产业辐射力,有望催生万亿级产业规模。
技术发展: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领域发展迅速,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.8亿元,同比增长77.3%,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95亿元。
政策规划:国家和地方政府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,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行标准,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。
中国的低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,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应用场景日益丰富,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逐步完善,安全保障体系也在不断提升。未来,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,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